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
“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从劳特利奇出版社两个著名书系(Routledge Guides to the Great Books和Routledge Philosophy Guidebook)中精选多部哲学名著导读作品,包括《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克尔凯郭尔的〈恐惧与颤栗〉》《维特根斯坦与〈逻辑哲学论〉》《胡塞尔与〈笛卡尔式的沉思〉》《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笛卡尔的〈第一哲学的沉思〉》《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后期海德格尔》等。大部分作品亦是首次翻译为中文,在国内出版发行。
丛书选取的导读文本均为影响西方哲学史进程且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经典著作。如黑格尔最富代表性与争议性的作品《精神现象学》;如引领整个二十世纪分析哲学发展的经典著作——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又如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结晶,对当今哲学界依然产生深远影响的《存在与时间》;再如胡塞尔最著名的现象学导论性著作《笛卡尔式的沉思》;等等。不同于市面上其他大多只对哲学家思想进行概览的著作,本丛书在结构编排上总体因循了原著的架构体系,返回原著文本,按照各篇的内容依次进行阐述,方便读者对照原著阅读,逐章节读懂经典。这些哲学名著虽广为人们熟知,但内容晦涩、思想深邃,无论是对哲学爱好者,还是对哲学专业学者来说,都有较高的阅读门槛。本系列导读丛书从文本出发,既阐释了哲学家在作品中所使用的一些哲学名词,如胡塞尔的“悬搁”、“意向性”,海德格尔的“此在”,等等;又对文本中出现的一些在哲学史上具有争议的句子与段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对文本中阐释的重要问题及思想做了恰当的总体说明。丛书旨在用更通俗易懂的语句解释文本含义,更清晰地阐明原文含糊之处,让读者更准确地把握哲学家的思想内涵。导读丛书作者皆为国外知名哲学教授,均长期从事哲学研究,对文本有着深刻理解。导读内容忠实于文本,脉络清晰,兼具准确性与流畅性,大大降低了阅读难度。导读不仅深入解读哲学文本,且整合了大量该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比对分析,试图构造一个以原著为中心的完整研究图景。导读丛书译者均为国内该领域的知名哲学专家学者,为译著提供了学术保障。译者在翻译导读作品时,为保证译著的准确性,均参考了多个版本的哲学原著及译作,包括国内通行的对一些专有名词、学术语言的翻译。整体做到翻译精准,语言流畅。并对一些国内已有的译本的翻译问题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新的哲学话题,为中国学者对该哲学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哲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清晰的脉络。黑格尔说哲学史即哲学。哲学导读的必要性并不仅仅在于对原著的精准解读,而且在于导读本身就会形成新的哲学问题,让哲学讨论变得丰富。也就是说,哲学导读不应简单地被看作哲学名著的使用说明书,而更应作为哲学史的一部分与原著一起被阅读,为读者展现哲学史发展的整体风貌。本书作者斯特恩是黑格尔研究领域的专家,书中对《精神现象学》,尤其是黑格尔思想的辩证特性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从客体、主体、理性、精神、宗教等多个角度深入黑格尔思想。除了《精神现象学》全书的导论式概览外,本书在每章结尾写有内容概览和延展阅读书目,并介绍了《精神现象学》的成书经历和接受史,等等。本书逻辑流畅、语言扼要,以一种简明的方式扫去了笼罩在黑格尔该著上的雾霭,启迪和激励着读者有勇气走进黑格尔的这部巨著。本书是了解克尔凯郭尔哲学思想的重要入门书籍。《恐惧与颤栗》探究了信仰的本质,是克尔凯郭尔影响最广泛的作品之一。本书为《恐惧与颤栗》经典导读,开篇即概述了克尔凯郭尔的生平及思想,介绍了克尔凯郭尔的方法论;而后依照原著的写作顺序,对其主要思想进行逐一的阐释;最后围绕学界历来对《恐惧与颤栗》这一文本的多元化阐释展开讨论,梳理其接受史,并记述其在哲学史上的重要影响。文本细读的方式与清晰易懂的阐释,使得本书成为哲学专业学生和其他初次接触克尔凯郭尔的读者们的理想导读。本书是一本关于著名哲学家胡塞尔晚期代表作《笛卡尔式的沉思》的经典导读。作者对原著进行逐章逐节的解读,总结了文本中的主要论点,对胡塞尔的关键学术术语也进行了细致阐释,带领读者理解胡塞尔现象学的精要之处,以及其他晦涩之处。作者还试图解释胡塞尔的论点的更广泛的含义,并回应一些针对胡塞尔的论点的批评。本书简洁明快,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沉思》的艰涩烦杂,是一部研读原著、乃至研究胡塞尔现象学不可或缺的导读作品,非常适合哲学专业学习、研究者,以及哲学爱好者阅读。本书是一部关于维特根斯坦早期代表作《逻辑哲学论》的经典导读。作者在书中按照原著七大论题的写作顺序对文本进行了逐段逐句的串联解读,并引介多方学术观点,对核心问题及争论段落进行着重探讨。本书还介绍了维特根斯坦的思想来源,论述了其对弗雷格、罗素思想的传承与批判,深入地探讨了《逻辑哲学论》的内在逻辑,试图勾勒出原著完整的学术框架。全书写作严谨,作者反复比对多个译本的优缺点,力争做到对维特根斯坦原意的准确把握。适合哲学专业学习、研究者,以及哲学爱好者阅读。